2000年以来获省部奖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 | 获奖时间 |
1 | 冶金计算物理化学及其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温浩 | 2000 |
2 | 滴流床反应器的性能和优化模拟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毛在砂、陈家镛、王蓉、王跃发 | 2001 |
3 | 纳米层状银系列无机抗菌聚酯纤维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陈运法 | 2002 |
4 | 微乳相萃取分离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刘会洲、郭晨、常志东、苏延磊、官月平、 余江、昌庆龙、张天喜、张伟 |
2003 |
5 | 银系无机纳米抗菌材料研制 |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陈运法、李自强 | 2003 |
6 | 工程流动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李静海 | 2003 |
7 | 抗逆性新材料(RAD)润禾宝的开发 |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任天瑞 | 2003 |
8 | 微波流态化技术生产海洋多糖及其衍生物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宋宝珍、苏志国、甘耀昆、仰振球、范红权、 郑宁、欧阳藩、马向东、刘菊花 |
2004 |
9 | 含砷难处理金银精矿的催化氧化酸浸湿法冶金新工艺体系及工业开发 |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夏光祥 | 2004 |
10 | 尺寸均一、可控的微球和微囊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马光辉、苏志国、王佳兴、孟凡涛、邵辉、 刘荣、王连艳、路秀玲、闭静秀、张贵锋、 刘永东、石红 |
2005 |
11 | 氧化锰矿微生物还原浸出及综合利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李浩然、冯雅丽、杜竹玮、张文明、欧阳藩、 李佐虎、卢寿慈、陈秀枝 |
2005 |
12 | 钛氧抢技术在电弧炉炼钢过程中的应用 |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袁章福 | 2005 |
13 | 秸秆废弃物组分全利用新技术及其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陈洪章、李佐虎、李春、刘健、杨雪霞 | 2006 |
14 | 层状结构环境净化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陈运法、叶树峰、王丹、李自强、吴镇江、 王开利 |
2006 |
15 | 转炉新型高效氧枪系统节能技术 |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袁章福、段东平 | 2006 |
16 | 离子液体的规?;票讣扒褰喙ひ占际?/font>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张锁江、刘会洲、李春喜、张香平、阎瑞一、 于英豪、成卫国、吕兴梅、郭晨、孙剑 |
2007 |
17 | 气相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陈洪章、李佐虎、刘健 | 2007 |
18 | Internet化学信息资源导航系统ChIN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李晓霞、郭力、杨宏伟、聂峰光、袁小龙、 唐武成 |
2007 |
19 | 转炉高效供氧及底吹耦合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潘贻芳、袁章福、李树庆、侯葵、王宝明 | 2009 |
20 | 内外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朱廷钰、荆鹏飞、何京东 | 2010 |
21 | 高频常压热等离子体制备纳微结构材料新技术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袁方利、陈运法、胡鹏、白柳杨、马兵、 李晋林 |
2011 |
22 | 铬钒废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曹宏斌、林晓、陈香友、李玉平、宁朋歌、 张懿 |
2011 |
23 | 秸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炼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陈洪章、李佐虎、王岚、邱卫华、付小果、 彭小伟 |
2012 |
24 | 复杂难处理金精矿梯级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 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陈运法、王永成、刘洪晓、钱鹏、叶树峰、 李建军、李青春、杨兴庆、魏惠蓉、潘占开、 冉天录、徐龙霞 |
2013 |
25 | 氰化尾渣硫铁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化技术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路东尚、翁占斌、孙建伟、时文革、王彩霞、 钱鹏 |
2013 |
26 |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陈海生、谭春青、徐玉杰、王亮、李文、 左志涛、赵岩、盛勇、金翼、杨征、 刘畅、许剑、丁玉龙、韩立、秦伟 |
2014 |
27 | 提钒尾渣资源化及高值化利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白瑞国、郑诗礼、李兰杰、陈东辉、王竹民、 王少娜、杜浩、高明磊、陈华、石立新 |
2014 |
28 | 芦笋副产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常学东、彭友舜、黄云祥、赵兵、袁芳、 赵庆生、刘秀凤 |
2014 |
29 | 微生物催化铁循环转化过程的研究及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李浩然、杜竹玮、冯雅丽、王维大、易爱飞、 杨鑫龙、王鹏、赖斌、郭坤、唐新华、 滕青、张旭、张士元、李少华、佟萌 |
2015 |
30 | 钢铁烧结烟气汞污染监测及控制技术示范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朱廷钰、徐文青、张锴、孙新福、王雪、 李玉然、郭旸旸、刘霄龙、叶猛、刘青 |
2015 |
31 | Ag、Ni纳米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 苏发兵、古芳娜 | 2017 |
32 | 萃取法提取千吨级高纯氯化锂及锂同位素分离成套装备及技术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段东平 | 2017 |
33 | VOCs 污染防治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岳仁亮、刘海弟 | 2017 |
34 | 单元??榛笮蜕罾偕章把唐换商准际踝氨?/font>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黄云 | 2017 |
35 | 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烟气半干法脱硫集成技术及应用 | 高??蒲а芯坑判愠晒?font class="font5">-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 | 朱廷钰、郭旸旸、叶猛、徐文青 | 2017 |
36 | 大型沸腾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 辽宁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范川林 | 2018 |
37 | 分级多孔材料中孔隙、骨架与物质传输调控机制研究及功能应用 | 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赖小勇、赵义军、薛屏、王晓中、刘英涛、 毛丹、杨庆凤、杜江、杨晓梅 |
2018 |
38 | 香气协同效应与释放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张欣 | 2019 |
39 |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集成研究及应用 | 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王海燕、张贵锋、查圣华、徐美虹、刘爱青、 张宏 |
2019 |
40 | 流程工业反应表征和过程气体分析新方法与新仪器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许光文、岳君容、王芳、关宇 | 2019 |
41 | 碳水化合物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调控机制研究与应用 |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杜昱光 | 2019 |
42 | 固体燃料反应解耦分级热转化基础与技术 | 辽宁省科技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许光文、曾玺、岳君容、韩振南、余剑、 刘云义 |
2019 |
43 | 高性能碳捕集吸收剂构建及其反应动力学 |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边阳阳 | 2019 |
44 | 钒铬共提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杜浩、张懿、郑诗礼、刘彪、王少娜 | 2019 |
45 | 高端热镀锌合金清洁高效制备和热镀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 高等学??蒲а芯坑判愠晒保蒲Ъ际酰┛蒲Ъ际踅蕉冉?/font> | 张盈 | 2019 |
46 | 新型钴系锂电材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孙峙、林晓、刘晨明 | 2019 |
47 |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开发及应用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何蕊、谭强强、刘鹏、张利辉、刘振法、 徐宇兴、魏爱佳 |
2020 |
48 | 低碳节能流态化还原炼铁关键技术基础 | 高等学??蒲а芯坑判愠晒保蒲Ъ际酰┳匀豢蒲Ы倍冉?/font> | 郭占成、王明涌、公旭中、宋学平、王志、 邵?;?、唐惠庆 |
2021 |